
我們的生活當中,偶然也會出現一些揮之不去的執念,又或經常重複的行為;可是如果這些執念一直纏繞我們,毫無道理卻又無法控制,並驅使我們作出強迫行為,例如不斷檢查門鎖、反覆洗手清潔、要求東西按某種特定方式擺放等,以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那就可能患上「強迫症」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),需要尋求專業協助。
怎樣才算患上強迫症?
根據美國「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」第五版 (DSM-5),強迫症的典型症狀是「強迫思想」和「強迫行為」,令人虛耗大量時間,嚴重影響社交、工作或其他生活範疇。
「強迫思想」指的是重複而持續的厭惡想法、衝動或畫面,令人無法控制,而且會引起強烈焦慮或痛苦。當事人會企圖忽略或抑制這些強迫思想,也可能會用另一種思想或行動來抵消這些想法 (例如做出強迫行為)。
「強迫行為」則是指當事人為了抵消強迫思想、又或是為了按照某種規則而嚴格執行的重複行為 (例如洗手、排序、檢查) 或心智活動 (例如祈禱、計數、默念)。這樣做是為了減輕強迫思想所引發的痛苦,或是為了防止可怕事情發生,然而這些強迫行為卻與他們擔心的事件沒有實際關連,又或是過度反應。
強迫症普遍嗎?
強迫症其實很常見,據統計,每50人當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經歷強迫症。
為什麼會患上強迫症?
心理學界和醫學界普遍認為強迫症是生理、心理和環境因素互相影響而引起的。
心理/性格因素:
負面情緒和兒時的壓抑行為,均是強迫症的風險因素。
環境因素:
兒時的不愉快經歷,以及其他壓力或創傷事件,均可能提高患強迫症的風險。
生理/遺傳因素:
若直系家族成員是強迫症患者,自己患強迫症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2倍。腦內傳遞物質失衡亦與強迫症有關。
我應怎麼辦?
強迫症可以嚴重影響學業和工作,更為你的生活帶來困擾。臨床研究證實,心理治療能有效治療強迫症,當中最有效的是認知行為治療。想找專業人士幫手?立即進行簡單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