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US healthInfo selfAssess selfAssess/info contact-us faq privacy-policy resource-center terms-of-use useful-links whats-new
常見情緒病
社交焦慮症

在公眾場合與陌生人接觸時,我們有時也會感到不自在;可是如果你每次在社交場合也會心慌膽怯,覺得別人對自己評頭品足,怕自己出醜人前,而這份恐懼帶來極大痛苦,甚至令你逃避社交活動,那可能不只單純是性格害羞或不擅交際,而是患上「社交焦慮症」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。
怎樣才算患上社交焦慮症?
根據美國「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」第五版 (DSM-5),社交焦慮症的特徵包括:
情緒 |
|
思想 |
|
生理 |
|
行為 |
|
如果以上情況已持續超過6個月或以上,且嚴重影響社交、工作或生活其他範疇,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為什麼會患上社交焦慮症?
心理學界和醫學界普遍認為社交焦慮症是生理、心理和環境因素互相影響而引起的。
心理/性格因素:
行為上傾向壓抑、害怕負面評價的人較易患社交焦慮症。
環境因素:
兒時遭遇不愉快經歷,是社交焦慮症的風險因素之一。
生理/遺傳因素:
若直系家族成員是社交焦慮症患者,自己患社交焦慮症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2至6倍。
我應怎麼辦?
社交焦慮症可以影響學業和工作表現,破壞社交生活。臨床研究證實,心理治療能有效處理社交焦慮症。想找專業人士幫手?立即進行簡單評估。